两人做完其他的题目,就开始死磕这几道题,在时间截止前写了出来。
之后,考生双方相互改卷,核算分数,一会儿会有考官来核对分数。
这个操作也是让人无语,考生自己出题自己答题还得自己改卷,就不怕两人打起来?
田修斐和对手交换了打卷,他的对手错了两题,而田修斐错了一题,对手苦笑,一脸失落。
程忍冬的对手答对了所有题目,而程忍冬写错了一个字,错了一题,但他的对手犯的错误比他大,其中一道题出得不规范,故程忍冬和田修斐一道进入第二轮比拼。
很快,第二轮的抽签就开始了,两人只希望,别抽到对方,要不然跟自相残杀有什么区别。
两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,旁边一对兄弟就被抽到了一起,两兄弟相对而视,眼里具是无奈和痛苦。
田修斐和程忍冬比较幸运,没能抽到一起。
考场换了出题的经义书籍,第二轮比拼正式开始。
还是一样的流程,不同的是,这一次,两人都答对了所有的题目,而他们的对手,均错了一题。
最后,田修斐和程忍冬两人成功进入决赛。
迈出考场大门的那一刻,看着等着他们的众人,两人十分高兴。
进入决赛,无论成绩如何,都能为书院争光了。
要知道,书院大会是会对所有参加的书院进行排名,在州学有一面墙,上面挂了所有参加书院大会的书院牌子。
每当书院的学子获得魁首或者二等三等成绩,就会相应地在书院牌子下面做标注。
也就是说,每个书院学子的表现,都将一览无余,这也是大书院在复赛搞事情的原因。
得知田修斐和程忍冬顺利进入决赛,云见山十分为他们高兴,其他人也纷纷恭喜田修斐和程忍冬。
田修斐摸摸宁文洲的头笑着说道:“文洲,你也要顺利啊!”
“唉,我努力!”宁文洲觉得,自己诗赋一道虽然有些灵气,但要通过复赛并不容易。
纪夫子笑着说:“文洲,不用给自己压力。”
诗赋既看天赋,也需要阅历,宁文洲阅历尚浅,故纪夫子不会在这方面对他严格要求。
早上的经义考了很久,故田修斐和程忍冬出来不久,宁文洲就得去考诗赋了。
按理说,比拼诗赋不用一对一,但考方为了一对一也是拼了。
本次诗赋比赛分为两轮,考生已经提前分配好对手。
第一轮,考生相互出题,要求对方作诗,规定主题和格律,然后相互作答,至于输赢则交由考官评判。
虽主题自定,但主题需符合清雅正的要求。
由于阅卷需要时间,第一轮不能立即出结果,因此所有人都需要参加第二轮的文赋写作。
也就是说虽然全部人都要写赋,但第一轮结果出了之后,第二轮学子所作文赋将有一半直接作废。
第二轮以“滨州风土”为题,做一篇赋,字数在两百到五百之间。
其中,出题两个刻钟,作诗半个时辰,作赋一个时辰。
伴随着考试开始的铜锣声,宁文洲就开始琢磨出题了。
清雅正的要求,倒不是限制,估计是防止考生搞骚操作的。
这事朗玉宣跟他们八卦过,说是某一届书院大会,也是这样的比赛。
一个考生给对方出题,要人家赞扬五谷轮回之物,拿到题的考生直接奔溃。
后来这件事闹开,惹得一片骂声,都言一个赢得卑鄙,一个输得憋屈。
自那以后,就出了这样的规定。
宁文洲想了想,确定了主题——苔花。
“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”
宁文洲的灵感正是来源于此,这个主题不常见,足够对方伤脑筋了。
随后,宁文洲又规定了韵脚、平仄对仗等。
很快,出题时间到,双方交换题目。
拿到对方题目,宁文洲额头一疼,对面估计看出他是个南方人了,主题是——大漠景色。
呵呵,他宁文洲这辈子就没见过沙漠。
好在夫子们见多识广,当年宁山长也在西北荒漠当过几年边官,得好友也就是云父支持方才辞官来了芸州。
边关苦寒,宁山长时常给宁文洲说起边关的风土人情和大漠风景。
而之前,宁文洲又看了一夫云见山所作的大漠图,他对画中辽阔的景色和耀眼的落日十分记忆深刻。
宁文洲回忆着自己看到那幅图的震撼,脑海里响起父亲对大漠的描述。
再一看要求的格律,宁文洲瞬间来了灵感。
提笔,一气呵成写下一首诗。
宁文洲以为时间还早,不料他写完一看,作诗时间已经过了大半。
将所作的诗读了几遍,检查过格律没有错误,宁文洲一字未改,就准备交差,开始琢磨文赋的写作。
来到滨州也有一段时间了,纪夫子也带他们多次出门,在滨州城和附近游览。
纪夫子有经验,知道书院大会一定会出举办地所在之地有关考题,故让他们多注意观察滨州的风土人情。
宁文洲也尝试写过描述滨州风土人情的文赋诗作。
但宁文洲始终觉得,他对滨州的描写过于浅薄。
滨州沿海,但在海运没有被发展起来之前,这里十分荒芜且贫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