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群人仔细看了看,似懂非懂。
“现在是八个纱锭,孤同张倾研究过了,轴承改进的话,最多可以放到一百个。”
朱厚照心中的得意啊,若不是怕这几位说他轻狂,他早就放声大笑了。
等到匠人把两家机器同时运作之后,皇上和阁老们就看的更明了了。
弘治皇帝面色带着不正常的红润,微微眯起的双眼显示着此刻的好心情。
正当他要开口说话的时候,一口鲜血就喷了出来。
现场顿时乱做一团,朱厚照脸上的得意之色还没敛下,就看见如山一样的父皇在他面前倒下。
他推开众人,扶着佝偻这腰的弘治皇帝。
“父皇!”
到底是被保护的很好的少年人,此刻声音里带着哭腔。
张倾站在远处,并没有上前,只是看着李广慌忙的给弘治皇帝喂下了一颗丸药,眉头微微皱起。
。。。。。。
第171章 首辅大人流芳千古44
距离上次皇帝吐血的事情,过去了半个多月,朱厚照日日在皇帝跟前侍疾。
张倾无事儿,就回到了翰林院。
自从上次徐大学士说话之后,有些翰林们也都私底下悄悄的写了策论。
他们有些泄气的发现,他们对题目的理解,确实比不上一个小娃娃。
翰林院是‘储相’之地,里面全是探花、榜眼、状元。自古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。
当朝的文人骨头又比较硬,还算得上文风清正。
科举每三年一次,翰林院也每三年清理出一批人。
三年一考核,留下的叫‘留馆’, 其他的都得出去各部任职了。
所以,能留在翰林院的,几乎都是读书人中最为顶尖之人。
这帮人最牛的人闭上了嘴巴,其他的那些人也就不会捕风捉影的触霉头了。
谁人不知新科状元张倾同太子关系悱恻,而太子是铁打的下一任帝王。
张倾面对众人的笑脸依旧宠辱不惊,一一回礼过后,就进入了藏书阁,继续翻阅未读完的书籍。
“张修撰,宫里来人了。”
张倾出去,正好看见一个太监,手中拿着明黄的圣旨,见张倾出来,面上没有多少表情。
听得太监独有的尖细声音传来。
“翰林院修撰张倾接旨!”
极为隐晦和短暂的呼吸声后,等众人都跪下,就听得太监继续道:
“奉天承运,皇帝敕曰,翰林院修撰张倾,天资聪颖,才华过人,认命张倾为詹事府少詹事。。。”
太监扯着嗓子念完了圣旨,整暇以待的打量着跪地的翰林院众人的反应。
羡慕,嫉妒,愤恨,郁闷。。。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。
张倾丝毫不受影响,恭敬的叩拜之后,双手接过圣旨。
太监脸上笑意盈盈,“恭喜了,张少詹事。”
太监走后,翰林院出奇的静默,等到有活跃的反应过来要同张倾道喜的时候。
张倾早就不在了。
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,詹事府少詹事是正四品,开国以来,除了配享太庙的周太傅,张倾是第二个如此越级升迁的。
张倾心中并无高兴,这道圣旨下来,说明弘治皇帝的身体不不容乐观。
上次在养心殿见到弘治皇帝的时候,张倾已经看出他的病灶已入五脏六腑颇深。
若是她来为其静心调养,还能活个三五年的,但如此高强度的操劳,不出一年。。。
那日,她见大太监喂给弘治皇帝的药丸里,竟然含有五石散。
心中就知,皇帝怕是时日无多了。
。。。。。。
第二日,张倾到詹事府的时候,看到半月未见的朱厚照。
他穿着太子的圆领窄袖的赤红储君正装,前后和两肩的金织蟠龙张牙舞爪。
往日总是泛着亮光的眸子带着红丝,肉眼可见的萎靡了。
“张少詹事,恭喜!”朱厚嘴角扯起一个笑容。
张倾行礼后,看着他的面庞关心道:“可是没睡好?”
朱厚照好不容易扯起的嘴角一撇,鼻子止不住的酸楚,眼圈迅速的红了。
“您可要好好的保重身体,最好能活的长命百岁,我如今这样的局面,只有您能护着我了。”
张倾非常认真的提醒,语气郑重无比。
她已经决定了,自己虽然要活的够久。
但一定要走在朱厚照的前面,若不然,她这种异类,定然不会有好下场的。
她若是一人还好,但朱氏身后可是有着朱家几十口人。
朱厚照听完,不自觉的笑了,抬手自觉的勾起在张倾的肩膀上。
一个用力就把张倾勾了过去,远远的看去,简直就是两个勾肩搭背的狐朋狗友。
“放心,我才不会像我父皇那样,生生的把自己拖垮了。”
朱厚照语气里戴着化不开的哀伤。
。。。。。。
詹事府建立初期,主要从事帝王或者皇子的内务服务,后来直接成为服务储君的机构。
级别最高的是詹事,正三品。
詹事府的詹事姓武,身体不好,加上只有朱厚照这么一个皇子,而太子的事儿都是皇上皇后亲自过问的。
日子久了, 也就没詹事府什么事儿了,武詹事不大管事,只挂着虚职,等着告老还乡呢。
原本的少詹事被调到了权力最旺的吏部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