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着枷锁的张长安露出一个好看的笑容道:“请岳父大人放心,我张长安这辈子定然不会辜负她们母女的,若有一口吃的都先紧着她们。”
谢久功没好气道:“油嘴滑舌。”
说话间,就把张倾从谢元娘怀里抱过去,这才是真的哭了。
“暖暖,你让外公准备的东西都在包袱里,外公若是想你了该如何是好啊,天杀的张长安,骗了我闺女,又害了我外孙女。”
一句话,说的大家都心酸不已,还是谢元娘道 :“爹,我走了,你把酒楼兑出去,拿钱去族中找个孩子给您养老,女儿不孝……”
张倾感受着哭成泪人的谢久功在自己的怀里塞了个东西。
爷孙两个目光对视,都看出了意味深长。
第41章 流放千金福寿安康5
等到官差开始催促了,才都依依不舍的分开,张倾对谢久功道:
“外公,等我们安定好了,暖暖派人来接你,暖暖给您养老。”
谢久功一听,鼻子一酸,好容易止住的泪水又掉下去了,扭头挤出人群蹲在角落才嚎啕大哭起来。
来往送行的人,都是面带苦涩,也有同他一般泪流不止的人。
大家都知道,这一别,可就是一辈子了。
一行人就这样出了城门,直接往南而去,刚开始大家还有空抱怨谩骂。
一个时辰后,就只余下妇孺孩子的啼哭了。
烈日当空,就连骑在马上的官差都觉得嗓子冒火,地上一直行走的人,早就坚持不住了。
不知是因为先前元湛的招呼,还是这人流放的人中,张志谦的罪责最小。
张家人和长孙家的人除了男子带了枷锁,女子和孩童都没有像赵家和韦家那般捆绑在一串上。
尤其是六皇子的外家武安侯赵家,男丁不光带上了枷锁,还有脚链,女眷都被绳子捆绑成一串,时不时的挨着那些官差一鞭子都是平常事儿。
张倾早先还是谢元娘抱着走的,她没有鞋子,脚上抱着谢元娘从衣服上撕下的布,谢元娘不忍让她落地。
所以谢元娘背着谢久功给的大包袱不说,还要抱着一个5岁孩童,张倾挣扎几次要下去,都被谢元娘阻止了。
谢元娘自小被谢久功当男子培养,三岁洗菜,四岁练习刀工,五岁开始颠锅,然后就能做上几个大菜了,比平常的小馆子味道都要好些。
她不比京城的小娘子们袅袅娜娜的模样,反而练就了一身的力气,身形显得圆润丰满,长相只是大气,算不得好看。
所以当容貌俊秀的张长安要求娶谢元娘的时候,被谢久功打出去好几回,觉得他一个官家子弟拿自己父女开玩笑,很是无聊。
后来张长安三番两次的来,利用美色勾引了涉世未深的谢元娘到手之后,又挨了张尚书的棍子,次日让人抬着就上门提亲,才让父女二人当了真。
“就地休息半炷香的时间,把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,男的在左边,女的在右边。”
一个官差骑马来回喊了几遍。
长长的队伍才停了下来,张长安眼疾手快一溜烟的就跑了出去,在路边的一棵大柳树下占好了位置。
谢元娘也紧随其后,张长安又大声朝着一个瘦高男子喊道:“五哥,五嫂,这边。”
谢元娘坐下后,连忙打开包袱。
张倾看了一眼,有少许吃的,余下的是几双鞋,其中有五六双女孩儿的厚底儿鞋,尺码略微有些差别。
还有一口不大的铁锅,一个烧水用的铁壶,还有一些盐巴调料之类的,都装在瓶瓶罐罐里。
两个从西域传过来的水囊都还是崭新的。余下的就是从同仁医馆里买的一些药丸子了。
谢元娘看着眼泪又止不住的往下掉,接回兄长一家的张长安一见自己媳妇哭了,顿时就慌了。
“元娘,我为夫不好,之前没让你跟我享福,现在还让你同我受罪。”一个大老爷儿戴着枷锁,红肿着眼睛可怜巴巴的望着。
元娘连忙擦干眼泪,“相公莫要胡说,你便是天底下最好的相公了,我只是心疼暖暖的脚。”
说完还怕张长安不信一般,扯过张倾已经结痂的小脚踝给他看。
白皙的脚上带着血夹子,张长安也顿时心疼坏了,无论如何不让张倾下地走路了。
元娘累的时候,他虽然不方便,也弯腰弓背的背着大包袱走了一路。
等到张倾穿好鞋子,才面无表情的落地走路,虽然有些疼痛,但尚可忍受。
元娘一见这套小版的铁锅和刀具,好容易止住的眼泪哗啦啦的又流下来了。
这还是她刚学厨艺时候,他爹亲自在东市找人打造的。
张长安自然是好一阵安慰,才让元娘露出了笑脸。
这些东西都被元娘细心收好,张倾看着牛氏身边的两个堂姐,也是满头大汗,旁边还跟着三个男孩儿。
大一些的十三四岁,眉眼同牛氏有几分像,是张长平和牛氏的嫡子张修。
两个小一些的也七八岁左右,长的一模一样,是他的双胞胎庶子。旁边跟着他们的姨娘,貌美纤腰的模样。
牛氏嘴角已经起皮了,白皙的脸也晒的发红。
谢元娘让她坐下歇息,她口中喊着‘礼不可废’先让谢长平坐下,又安顿好了嫡子,才站在略带阴凉的地方歇了口气。
而那姨娘只能站在阳光下,低头含胸不知想些什么。